展覽評論:裂縫.微光

洪延平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洪延平

裂縫.微光——勢必與屋共亡的攝影展,對攝影、社會運動、貴族化問題,以及共同為社會更平等而奮鬥的人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台南的鐵路東移案件已經進行了 25 年,而黃春香的房子是最後的保留地。這次展覽在鬥爭現場舉行,並將一直持續到房屋被拆除為止。

需要將鐵路向東移動,是因為要避免拆除台南車站,台南車站核定為國定歷史古蹟建築物,因此政府需要徵收住房,使 340 戶家庭流離失所。政府選擇支付低於市場價格的金額來徵收,並將安置宅以折扣價格(政府宣稱的成本價格)賣給住戶,而不是簡單地為房屋和土地的徵收支付市場價格。面對土地、住房、財產被徵用的人們,通常需要借貸來彌補差額,因為安置住宅的費用往往比徵用補償要高出許多,特別是對於那些房屋被部分徵用的人,因為他們需要支付安置宅和重建原始房屋的費用。

圖片:洪延平

在獲得安置宅的兩年後,受影響的人可以轉手並出售其安置房來獲利,可是這種對住戶來說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而且復雜的機制會逼迫他們去炒地皮。或著,像焦點事件總編輯孫窮理用馬克思的實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來解釋,政府完全忽略房子的實用價值,而把問題完全歸類到交換價值。黃家的案例來說,他們毫無意願面對與土地投機相關的風險以及不得不搬遷的前景 – 黃春香的年齡為65歲,他母親的年紀為100歲。

除了金融上的討論外,鐵路項目是政府通過「城市更新」使社區貴族化的一種方式。 傳統上,居住在台南鐵路沿線的往往是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因為火車經過的噪音顯然並不討喜。 正如孫窮理所指出的那樣,通過開發鐵路周圍的土地,使某些階層享有特權,並且犧牲了城市多樣性。 孫窮理是在台灣有左派觀點的人們所熟悉的名字,他恰好居住在同一社區,並一直在跟踪報導此案

圖片:洪延平

展覽包括孫窮理的導言。 孫窮理引導客人穿過房屋,解釋因為徵收需求將房屋分隔開,使一樓不宜居住,這對黃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佔用了百歲老人的居住空間。 然後展覽使用雷射光在樓梯上畫一條線,明確表明樓梯將無法使用 — 抗議口號之一是「沒有樓梯不能回家」。 這導言有時非常親切,因為孫窮理不僅談到空間,而且談到人們的房間,包括一家住在一起免房租的殘障租戶。 這位租戶的例子很重要,因為有關南鐵的報告始終集中在屋主身上,與租客相比,有房子的住戶更容易處理徵收問題。

房屋目前正在拆除中,因此沿途存在拆房跡象。 當一個參觀者踩到塊磚,差點絆倒時,孫窮理開玩笑說:「跌倒是展覽的一部分!」。展覽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的確是穿過房屋本身,因為參觀者必須直接面對一個被破壞的家。 拆除團隊通常是不會先拆除上下樓的樓梯,因為拆除工人也需要上下樓梯,但是為了表明政府拆除房屋的決心,三樓至四樓之間的樓梯是第一個被摧毀的。 因此,參觀者必須爬上一組臨時樓梯才能觀看展覽的一部分。 參觀者還能見到展覽中描繪的實際人物並與他們交談,從而使主題的展示更加有意義。

圖片:洪延平

展覽選擇的四位攝影師(宋小海,孫窮理,陳謙睿,楊子磊)的照片也是紀錄攝影和新聞攝影的傑出作品。這些照片不僅限於黃家,在此也介紹了其他家族。對於組織者/策展人而言,這也是一個刻意的選擇,沒有選擇與警察對抗的暴力圖像 — 這種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在面對壓倒性權力的情況下,讓展覽整體上表現出安靜的尊嚴。

展覽裡,既有動人的肖像,也有直接紀錄照片。這些照片包括一些非常有力的圖像,例如,老人在家中的最後一天,百歲女家長在戶外慶祝她的100歲生日(因為當時房屋已被部分拆除),以及顯示在抵抗時培養出來的感情連結。拆除團隊拆除的裂縫和窗戶意外地還產生了「照片」。參觀者可以透過這些裂縫,不僅可以看到風景,還可以看到使許多住戶流離失所的火車工程。

圖片:洪延平

該位置已斷電,因此使用自然光和手電筒來照亮攝影作品。 這種照明限制通常會帶來問題,但是缺乏完美的可見度,實際上反而提高了展覽的質感,因為它完美地反映了政府對資本主義發展不斷的需求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的絕望與挑戰。

如前所述,展覽將一直進行到房屋被拆除為止。 該房屋距離台南站僅1公里,因此非台南居民也應考慮參觀。參觀這個展覽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典型的畫廊參觀者。將看到展覽的短暫性質,有洞見的攝影作品,動人的家庭寫真和抵抗現場周圍的塗鴉,也將一起同時面對、抵抗資本發展。 是個非常值得一遊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