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琦欣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
破土編輯丘琦欣採訪藝術家曾彥婷和蔣韜關於他們的作品「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
丘琦欣:可以先介紹自己為了不認識你的讀者嗎?
曾彥婷:我叫曾彥婷,我大部分是在劇場工作,會做劇場相關的設計,包括燈光設計,空間設計,台設計。自己的創作的話,大部分以現成的物件為媒材。我會運用這些找來的人造物件,比較是做小規模性的演說,可能在劇場裡,可能在美術館,或是在各種非典型空間裡。
丘琦欣:「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計畫怎麼開始的呢?有什麼啟發?
曾彥婷:「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其實是我另外個大計畫裡其中的一個計畫。這個大計畫叫做「咱的塑膠夢」。這整個計畫是從2020年的時候開始,主要是做台灣石化產業歷史的研究跟發展創作。所以我這兩三年繼續在做這個一體的研究跟創作。包括「咱的塑膠夢」以台灣石化歷史事件為主的桌遊遊戲。接下來就是「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這個展覽。
丘琦欣:計畫還有什麼規劃呢?
曾彥婷:這個計畫蠻龐大的。除了「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之外,接下來今年下半年十一月的時候我會在高雄臨海工業區那邊大林蒲做一個導覽式的演出,把觀眾帶到臨海工業區裡面。那邊有一個四百年的聚落,這三四十年一直面臨遷村的問題。這個遷村可能很快就要發生了,所以這個時間點可以帶著觀眾過去。同時我七月的時候,也會在宜蘭的利澤偶戲藝術村駐村創作。利澤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也有一個工業區。台塑王文淵那個時候要蓋六輕的時候的搜尋地,因為宜蘭的地相對的廣大平坦,然後那邊也有一個深水港,所以那邊是一個蠻好的地點。但是那個時候,宜蘭當地的居民就是反對,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也不同調,最後是沒有成功的在利澤那邊建廠。我今年七月的時候也會過去那邊,做一些田調,開始認識那邊發生的事情。我接下來的計畫就會在台灣不同的點,持續的做關於石化的研究。不一定每一次都會有創作或發表的契機但是這個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所以這幾年都會繼續研究下去。
丘琦欣:「在聚合世代採集時間」的故事包含多種層面,從台灣工人的生活到地球環境史。為什麼選擇這樣做?
曾彥婷:這兩年在做這個研究的時候,其實發現非常困難的是我們可以讀到很多政府公部門的數值,我們可以讀到一些企業家的傳記,然後我們可以讀到當地居民或是環保團體的抗爭的血淚史,我們每一個角度好像都有各自的論述,但是把這些論述全部整合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同樣的事件大家看到的面向,著重的點,會提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我覺得這個困難跟複雜度其實是這個議題裡面最重要的事情。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怎麼去理解這個事情發生的脈絡和複雜度,而不要很快的去決定自己的立場和觀點。這個事我希望可以帶給觀眾,他們可以看到各個層次,包括員工的角度,當地居民的角度,甚至不是人類的角度,工廠的角度,塑膠碗的角度。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這些事情的發生,或是很個人,尊重這個世界裡面每一個人裡面的觀點和感受。這個是我這樣子設計的原因。
丘琦欣: 這個計畫有受到其他作品什麼影響嗎?譬如說林生祥的歌。
曾彥婷:當然,生祥的作品對我們的影響也是蠻深的。他之前有一張就是討論石化產業偽裝的雙CD概念專輯。在創作作品的時候,比起他人的創作是一些真實的世界,包括紀錄片,報導。真實的世界的影響對我們比較大。會採用歌曲的形式,剛好我們工作室的另外一個創立人蔣韜他也是做音樂創作的。我們這幾年來一直有在嘗試敘事歌曲,就是讓歌曲呈在故事角色的推演。
歌的部分可以請蔣韜自己來說一下。
蔣韜: 本來一開始河童希望找我寫四首歌,他指定那個四個觀點。可是我開始進行之後,我覺得我自己的創作我不擅場而且我也不喜歡做很sincere的東西。因為我自己的創作比較ironic一點。所以我就覺得兩個實際上是人,住在工廠附近阿嬤的角色和煉油廠的員工的角色,真的有人生故事的角色,他好像是可以請其他的朋友,我心裡面有一些我覺得很適合寫這兩個角色的人。我有邀請他們來跟我們一起做,然後把這兩個角色分配。我自己就是處理煉油廠然後塑膠碗,這兩個物件的觀點。因為我常跟河童合作,所以我也可以比較站在不是人的立場,或是站在物的角度去做創作。
我們其他邀請來的創作者,我們就有跟他們說,我們希望這些歌曲是敘事的,是narrative的,不是摸一個moment的情緒,應該從前面發生什麼時候,後來發生什麼事,這樣子。大概是就是這樣子的概念。
曾彥婷: 我定這四個角色,除了高雄煉油廠是真實時間之外,其他四個角色是虛構的角色。從這幾年來的田調,不管是親自訪談,或者是資料搜集裡面所把一些真實人物的原型拼湊出來,整合出來的虛構角色。當我定了這個四個角色之後,我先吧這角色一生,他的生平先寫出來,同時在這個生平裡面尋找要的意向,然後做那個玩具裝置。另外一方面也把他的一生我覺得重要事件整理成一個歌曲的結構。就要A段說什麼,B段說什麼,C段說什麼。要這個結構,就丟給這三位音樂創作者,讓他們去寫歌。
丘琦欣:你希望觀眾有什麼感受呢?包括台灣的觀眾和國外的觀眾?
曾彥婷:這次跟Magnify合作,其實蠻有趣,因為做這個題目的時候,讀到很多資料從國外的資料。尤其是美國,他們石化議題也非常嚴重。有一些是歐洲,其他國家比較偏小。但我讀這些資料的時候就會好奇,那台灣的脈絡是什麼呢?他們的工業狀況或是工業跟居民的關係,或是政府跟企業的關係,一定跟台灣是不一樣的。所以其實我是先讀國外的資料之後後來回頭來做台灣的研究。做了兩三年今年跟他們合作就像怎麽吧這個東西推出去讓國際社會看到,因為我們討論的確是台灣的狀況。但說是台灣的狀況其實他還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抽象的議題,他其實非常的具體,包括台灣的石化狀況其實跟我們國際政府跟政府之間的關係跟國際貿易,影響到產業結構,全球的消費行為,這其實全部都跟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關的。我自己是有一刻理解到事情之後,我就會想要知道更多事情,所以也希望會不會在台灣的展演或是國外的觀眾看到我們的作品,會不會有那一刻突然理解什麼事情之後,他就會想去知道更多這個議題發聲的事情,真實的狀況。